2025年5月10日,我院举办课程建设交流会。各教研室负责人及及骨干教师参与,还邀请了国家一流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负责人、副院长关玉蓉教授现场指导。

关玉蓉教授在开场时强调:“‘两性一度’不是简单增加难度,而是要让课程内容对接行业前沿、融入科研成果,引导学生深度思考。”随后,各课程组代表汇报课程现状。《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师刘重老师坦言:“目前课程案例多是经典算法,与当下 AI 大模型应用脱节,学生觉得‘学了用不上’。”关玉蓉老师建议可将科研项目中的小问题转化为课程案例,比如让学生用大模型做简单的文本生成优化,既体现创新性,又有挑战度。”《数据库原理》课程负责人也提出困惑:“课程内容偏重理论,实践环节薄弱,学生难以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关玉蓉老师结合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经验,建议增加综合性实践项目,如设计一个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让学生在项目中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自由讨论环节,教师们围绕“如何提升课程挑战度”展开热烈交流。软件工程教研室主任周静提出:“可以设置分层教学任务,基础任务保证所有学生掌握核心知识,进阶任务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探索前沿技术,还可以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课程设计选题,让学生接触行业实际需求。”
会议形成了三项具体举措:一是建立课程案例动态更新机制,要求每门课程每年更新不少于30%的案例;二是设立课程创新基金,支持教师开展“两性一度”教学改革项目;三是构建“教研室-企业-行业”三方联动机制,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指导。
此次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使教师们对“两性一度”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后续课程优化指明了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