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修订过程
认证协会从 2022 年 9 月起,组织开展了《工程教育认
证标准》修订工作。
1.深入学习研究
2022 年 9 月起,组织专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有关要求,认真研究 UN-SDGs和 GAPC2021 文献资料,引导高校专业、认证专家等开展标准修订预研工作;2022 年 11 月,发布《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2022 版)》,逐步落实 GAPC2021 有关要求;2023 年,组织研究 IEA 各成员组织最新版认证标准,就标准修订工作扎实开展国际比较研究。
2.开展广泛调研
2022 年 9 月至 2023 年 9 月,依托中国工程院“大变局下工程教育治理体系研究”的重大战略咨询项目,面向全国高校工科教师开展标准修订调研工作;2023 年 9 月至 12 月,分5 期组织 370 所高校的 3500 名老师就新修订标准等,开展现场研讨和问卷调查。通过前期深入研究和广泛调研,确定修订原则、搭建基本框架,起草了新版认证标准。
3.反复多轮修订
2023 年 10 月,在宁波召开的认证协会学术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围绕标准修订草稿进行集中讨论,综合各方意见后形成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24 版)》修订稿(第一稿)。会后,在参会专家中进行了再征求意见,收到书面建议 95 条。2023 年 12 月,在北京召开第一次认证标准修订工作专题研讨会,就第一稿的反馈意见进行集中研讨,重点研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新标准中的具体体现和GAPC2021有关要求在实质等效前提下的有效落实,形成修订稿(第二稿)。会后,面向 56 家各领域行业学协会、20 个专业类认证委员会、1800多名认证专家进行第三次征求意见,收到反馈意见 441 条。2024 年 3 月,在北京召开第二次认证标准修订工作专题研讨会,针对比较集中的重点意见,比如“计算”“第一性原理”“语言和文化差异”“批判性思维”等内涵解释,进行了充分研讨,形成修订稿(第三稿),并对一些重要意见进行了解释说明。2024 年 4 月至 5 月,通过认证协会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以通告形式面向高等学校、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与工程教育认证相关的单位和个人公开征求意见,收到意见反馈 827 条。2024 年 7 月,在武汉召开第三次认证标准修订工作专题研讨会,针对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凝聚共识,充分研讨,形成了修订稿(第四稿)。2024 年 9月,线上召开第四次认证标准修订工作专题研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就工程教育认证如何进一步服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加强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推动高水平教育开放等进行深入研讨,对通用标准各部分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再次优化,形成了修订稿(第五稿)。
4.充分听取意见
在修订过程中,认证协会积极听取认证专家、有关学协会、专业类认证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体系内各方意见,广泛征求高等学校、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与工程教育认证相关的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广泛凝聚共识,对重点问题比如“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和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的关系”“课程体系的学分比例和学分与学时数折算” “落实立德树人的相关表述”“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标准的中国语境表述”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呈送关心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有关领导和资深专家,对标准修订工作进行指导、把关,广听意见、汇聚众智。根据有关领导、专家、高校、行业、企业和各方面反馈意见,先后召开 5 次正式的标准修订专题研讨会,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并按照有关要求,呈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根据意见进一步修订完善。
2024 年 11 月,根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章程》及有关文件相关规定,经第二届理事会第十二次(通讯)会议审议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24 版)》正式发布。
三、修订内容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24 版)》在此前发布的团体标准(T/CEEAA 001—2022)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修改:
1. 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政引领力。从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及师资队伍,全方位、系统性推动完善立德树人机制。一是强调对学生的思政引领和品德培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保障;二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强调培养目标要符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要求;三是强调毕业生的核心素养应具有“工程报国、为民造福”的意识,作为职业规范的基本要求;四是强调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要“体现正确的价值导向”;五是强调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乐教爱生,提升教书育人能力。
2. 落实《毕业生要求与职业能力框架》(GAPC2021)有关修订要求,提升人才竞争力。一是在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强调学生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增设了“计算”类知识和能力要求;二是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时代,强调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加了设计和开发“体现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要求;三是在多样化、包容性的工程活动中,强调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能够在“多样化的团队或工作环境中”开展团队合作,并能“理解尊重语言、文化差异”。
3. 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 SDGs 有关要求,提升国际影响力。一是在问题分析时,强调要“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除技术要素外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综合分析问题;二是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时,强调应考虑“全生命周期成本与净零碳要求、法律与伦理”等因素,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三是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分析和评价工程实践对健康、安全、环境、法律以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强调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四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中,增加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强调此类课程应能支持学生理解和运用“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
4. 优化“通用标准”框架结构与部分内容。一是为体现持续改进在认证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通用标准架构中将“持续改进”由第四项调整到了第七项,强调该标准项是对于包括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全要素的持续改进;二是紧扣认证主线和底线要求,从支持全体学生达成毕业要求的角度,对标准项“学生”、“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和“持续改进”的部分内容做了补充和完善。
5. 部分表述修订。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复杂工程问题”“评估”“评价”“机制”的定义释义以及对标准部分内容表述进行了修改完善。
具体修订内容及修订说明见附件《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24 版)》修订对照表。
附件:《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24 版)》修订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