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马柳柯是计算机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15级学生。在2018年5月参加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得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级证书。
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是IT行业最重要的考试,没有之一。该考试具有这样几个特性:
(1)权威性。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下的国家级考试,通过考试获得证书的人员,表明其已具备从事相应专业岗位工作的水平和能力,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从获得证书的人员中择优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
(2)系统性。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设置了27个专业资格,涵盖5个专业领域,3个级别层次(初级、中级、高级)。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发展方向选择某一类或级别报考。考生的备考也是“以考促学”的过程,有利于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系统化。
(3)通用性。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全国统一实施后,不再进行计算机技术与软件相应专业和级别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因此,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既是职业资格考试,又是职称资格考试。
(4)开放性。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部分专业岗位的考试标准与日本、韩国相关考试标准实现了互认,中国信息技术人员在这些国家还可以享受相应的待遇。
作为未来的IT专业技术人才,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以及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等专业的学生都应该积极报名备考,对于转型专业获得证书的同学,还可以认定相应学分。
马柳柯是同学们中的佼佼者!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校期间获得了高级证书,这在全省同类高校中是比较少见的,体现了计算机学院在落实“以本为本”、深化教学改革、紧抓教学质量上所取得的成就。各位同学都应该向她学习!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马柳柯同学总结的软考备考之路,可为大家学习参考。
——朱泽民
我是信管1501班的马柳柯,从老师上课时的讲话了解到了软考,2017年开始着手。5月的考试,我准备了中级,和信管专业相关的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的考试。很不幸,下午少一分,与证书失之交臂。当时考试在下午的题目中遇到了“接驳缓冲”、“项目缓冲”、“关键链法”的术语,从历年真题我很少见到这种考法,即使对书本内容有基本的认识,我也招架不住,不得不说是自己复习不到位。于是,在接下来的11月考试,一切重新来过,我又满怀信心参加了中级考试,这一次考过了。
后来考虑到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和我所考的中级有衔接的部分,我认为自己可以试一试。虽然对写论文很忐忑,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很幸运,软考为我打开了大门,授予了我证书。
以上是我回顾自己报考软考的历程,现在和计算机学院的学子们探讨我的学习过程,希望有值得你们借鉴的部分,而且我相信大家都有能力和机会得到满意的结果。
软考分为多个考试项目,首先请大家多方位、深层次了解这些科目,再确定自己报考的方向,不要盲目跟风。其次,准备好历年真题、书本。因为我在考试中用的就是这些书,如果大家有更好的书籍,也可以使用。我知道,软考的考试用书比较贵,图书馆里面有往年的书籍,个人比较推荐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程和历年真题。也可以在网上下载这些书籍,不过这些资料可能不是新版,但大体上一样,只是一些技术方面的知识没有更新。另外介绍两个网站:信管网和希赛网,我主要拿他们刷选择题,也可以看大题,详解需要注册。我觉得真题很重要,至少买一本历年真题。最后就是刷题,背常见的大题答案,学会解计算题。不反对大家报班,买一些辅助预测的资料,但我觉得没有什么是速成的,只有你自己掌握了知识点,才能游刃有余。
起初,我把教程过了一遍,把感觉重要的内容写下来,简单知道每一章的脉络,这个过程枯燥,书又很厚,各种知识点错综复杂,很多概念不了解,但自己要静下心。我不能说这样一定是对的,有用的,要求大家都必须看一遍教程,如果大家不愿意这样做,那就先看选择题,对着答案看,多看几遍,久而久之就会了解哪些题常考。在看的过程中,也需要记,一些题会被反复提及,有时候是答案,有时候在题目中。后面的英文选择题,几乎没有重样的,但是要掌握基本概念的英文单词,它不会很难,只是解释一些名词的意思,活动的过程和步骤等。
大题,我只能针对我考的科目发言,计算题一定要会,大多数在运筹学中已经学过。尽量将计算题作为一整个模块,系统复习,多独立计算,不能看懂答案,就跳过题目,自己要演算几遍,力求计算题不出错。案例分析主要与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采购、合同、收尾管理等有关,首先在题目中找到漏洞的语句,与解析对照起来看,后期不要看答案,自己读题目答题。如果一些题目答案反复出现,一定要熟记于心,答题时最好有条理,分123写在答题卡上。如果有意愿考高级的同学,论文方面没有特别好的建议,我只能讲讲我是如何做的,基于自己没有具体参与项目的经验,我只能选择背一个论文的项目内容,考试时选择自己熟悉的管理,运用在论文写作中。论文考试题目不定,如果时间充足,可以找每一种管理的优秀论文,搞清楚它的结构框架,平时模仿范文写一写。备考时间紧张,也要熟悉每一种管理的流程,写出来的论文才会显得有凭有据,另外摘要是全文的一个概括,其内容一定要与正文相符。
据我所知,也有许多同学、学弟、学妹考过了软考,希望大家多沟通交流,当时备考我也寻求了学长的帮助,跟他探讨软考的学习。前人的经验是一方面,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备考的方法,坚持并不断完善,一定会有好成绩,衷心祝愿大家创佳绩。